L 尊龙人生就是博手机客户端下载
Listing
联系我们 | contacts us
电话:86 0577 62802291
邮箱:yongjie88888@gmail.com
QQ:85242123
地址:中国 浙江 乐清市 翁洋街道华新工业区

从“烂杆”到小康20多年无一人延安贫困村大翻身!

2024-02-15 08:35

  多年前,陕西省黄陵县子午岭索洛湾,土厚川狭,靠天吃饭,贫瘠萧瑟远近闻名。

  年仅24岁的柯小海,少小离家,挣下不菲家业,但他毅然回到家乡,从建学校到修路,再到找产业,不到十年,索洛湾村集体资产壮大到近亿元。一诺千金。柯小海用铁的事实兑现承诺,带领索洛湾脱贫致富。

  索洛湾的故事收录在《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长篇报告文学中,我们特刊发此文,为精准扶贫提供一个典型样本。

  ——2017年2月21日,习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

  多年前,陕西省黄陵县子午岭索洛湾,土厚川狭,靠天吃饭,贫瘠萧瑟远近闻名。人们匍匐如土虱,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种谷、牧羊。

  时间到了1999年,一件事一下子让索洛湾炸了窝——柯小海突然决定返乡,竞选村干部。

  柯小海:索洛湾土著,24岁。自小能折腾,浑身都是胆,脑子爱琢磨事,几年前走出了大山去城里打工,在外已经闯出一番光景。

  老支书路建民劝说道:“你要想好,自个生意正红火,好不容易跃出了农门,村里人都羡慕你哩!”

  “在城里单打独斗做生意,每天一睁眼就是算计着如何赚更多的钱,一闭眼就陷入到了会不会赔本的焦虑中,人不由得变得狭隘了、自私了!这样的日子活着有什么意思?……”柯小海起了执念。

  自此,柯小海挑起了索洛湾村的发展大梁,在奔腾不息的沮河右岸,一个偏僻小村的脱贫画卷就此波澜壮阔地展开了……

  索洛湾村在黄陵县城以西47公里处、沮河上游的凹形地貌中,是一个拥有96平方公里土地的村庄。

  “1999年,我被选为索洛湾村的小组长。当时,村上有102户412口人,底子很薄,群众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没有一户村民家里的米缸是满的,乡亲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去邻村借米、借面。90%的村民都还住着土窑洞,烂得千疮百孔……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到穷窝子来受罪,不少小伙子30多岁了还单身。”柯小海回忆当年总是感慨万千。

  “自己挖一些草药胡乱喝。用土办法针刺放血,用生姜擦太阳穴。实在捱不过请赤脚医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柯小海家里人口多,负担沉重。父母是能吃大苦的人,哥哥姐姐们也都十分勤劳,可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总是吃不饱肚子,动不动就揭不开锅,为活下去,母亲常去远亲近邻家借粮食,借油盐酱醋。那年月,家里的日子就是这样熬过来的。故而,他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是深刻的,对乡亲们的慷慨施赠永怀一颗感激之心。

  十几岁走出村庄打工的柯小海,先是给人打零工、做小工,挑水、和泥、搬砖、磊石,全是最苦最累的活儿,但他干得很踏实,渐有余钱。

  有了积累后,在朋友帮助下,他贷款买车,做起了拉木材和煤炭的运输生意,因为聪敏机智又为人诚实,深得雇主喜爱,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都有四五万元利润。五年以后,存款接近20万元,这在当时当地算是天文数字。从这个势头看,他完全可以乘势而上,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强,“百万富翁”已不是梦。

  在柯小海看来,故乡的贫穷,遥远荒僻、自然条件差是一个原因,人们的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习惯贫穷、麻木不仁才是主因。

  如果有一个人,能以一己之努力,给这片沉寂的山水注入活力,给人心灵以提振,把大家从一个陈年老梦中唤醒,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一切皆有希望。他就要充当这个角色!

  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生存了上千年、又磨砺出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陕北人,上天或许赋予他们身上不安分的基因。在刚刚摸清生意门道,拥有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他却断然撇掉生意回到村上当组长。

  一番调研,小组长柯小海列出了索洛湾长长的“问题清单”:学校四处漏风、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产业致富无门……

  早些年,村庄最兴旺时,全村人都有一股子精神劲,上学时校长要敲击挂在树上的一块生铁,听到这生铁的声音,村民的一种敬仰、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当时,这几间学校似乎是整个村庄的精神殿堂。现在,带着乡愁回归的柯小海,满目凋敝——这所村办小学是20世纪70年代普教时期的产物,历经20多年风蚀雨浸,14间大瓦房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夏天,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冬天,寒气从四面缝隙猛烈灌入,刀子似的往人身上扎,小学生冷得根本握不住钢笔……

  无奈,在恶劣天气里,学校动辄就放假,学生们的功课备受影响。上过高中的都没有几个,为啥?因为条件所限,没有上出来学,群众没有文化、水平低,只能挣下苦钱,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看到柯小海1999年当选村小组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学校。只有让群众思想解放了,有文化了,村子发展才有希望。

  当时估算了一下,需要10多万元。柯小海先是每家每户走访,给群众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

  “你当你的村干部,我种我的地,和我有啥关系?”群众对村上的发展不抱希望。

  把群众叫来开会,谈了想法,没想到当场就有群众跳起来坐在桌子上,激动的说:你才多大一个娃,还能得不行!这一个下马威,柯小海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群众为啥这么激烈地反对呢?其实,村民心里是对村干部压根不信任,怕村干部以修学校的名义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靠天靠地不如靠我们自己。咱们村民义务出工,起码能把工钱省下来。非花不可的钱,如砖瓦、沙灰、石子啥的,由我来出。”村委会上柯小海当时就表态,村上修学校坚决不让大家拿一分钱,保证短时间内把学校修好,但是要投工投劳。

  村委会主任张军朝说:小海呀,你的钱也不是风刮来水漂来的,凭啥往这个穷坑里甩?再说,现在包产到户以后,群众没了集体意识,只怕调动不起来。

  柯小海说: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发挥引领作用。村民中的大多数是明事理的,只要把利害讲清楚,大家会配合的。

  其实,群众就怕收钱,说投工、投劳都是没有意见的。第二天,每家出一个劳力,拉土、挖地基,学校修建就开始了……

  正值暑热,骄阳似火,路建民、张军朝,党员阮怀林、陈安平、向奎林、岳淑平……二十多位党员第一时间赶到工地。柯小海一马当先,赤膊上阵,最苦最累的活儿抢着干,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去,脊背上的皮蜕了一层又一层,很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柯小海回忆说,我是农村娃,做墙、盖房子这些体力活都没问题。我和林场商量,让群众帮他们修路,换取学校所需的木材,又把一些木材拉出去换回砖瓦。学校盖了40多天,我就在工地上守了40多天。群众看到了变化,也看到了我们干事的决心,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咱不出力,学校修好了,孩子好意思进校门?”村民们看着党员挥汗如雨,起先是三三两两地来了,很快便倾巢而出,填土、拉车、抡铁锨,一百多人参与的劳动场面热烈壮阔,动人心弦。索洛湾一改多年冷清,变得“热气腾腾”……  由此看,群众是通情达理的,是能够组织起来的。

  学校翻修用时46天,改造了14间大瓦房,还有围墙、大门,柯小海个人垫资3万多元。当一座崭新的校舍呈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欢天喜地,村民们笑逐颜开。

  “这个功劳应该记在柯小海头上!这个后生,还真有点本事!”村民们伸出大拇指。

  通过这件事,路建民从柯小海身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与众不同的潜质。路建民感慨:通过这件事,让人不由得怀想大集体时代的许多事情。群众能这么快地投入进来,这是我没有料到的……

  柯小海说:毛主席说“团结就是力量”,其实大集体时代有许多不该丢失的好传统、好作风。

  现在想来,修学校这件事对柯小海成长的深远意义在于——让他心里有了底:“只要你一心为公,就没啥难事!”

  学校修起来了,柯小海又跑到王县长那汇报。在此之前,他多次汇报,王县长就是没有给索洛湾批一分钱。看到新修的学校,王县长却很高兴,一次性给了村上3.5万元钱。

  王县长说:小海,我如果当时把钱给你了,也不知道你要干啥事,担心学校没修起来,就把你修到监狱去了。

  柯小海自忖:当干部,就得给老百姓干事情!你看,只要你干了事,领导就能支持咱,你不干事,领导也不敢支持你。”——这是通过修学校这件事情柯小海的第二个心得。

  索洛湾之所以被称为“烂杆村”,贫穷固然是一个原因,而村街里猪圈厕所乱建,畜粪遍地,杂物横陈,其脏乱差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原因。索洛湾穷,但再穷也不能不讲秩序不讲卫生。路修通后,柯小海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改善村容村貌上。

  当时的村民习惯把自家的院落、牲口圈和村道相连,遇到雨雪天气,村里污水横流,村民们的入户路和连户路泥泞不堪,邻里之间时常因乱搭乱建问题产生矛盾。柯小海决心整治。他挨家挨户地排查,苦口婆心做“钉子户”的工作。

  相比于修学校,街道改造是一个更艰辛的工程,坑坑洼洼、曲折不平,连绵几里,并且与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毕竟是伤筋动骨。相对此前的学校翻修,村街改造还是费了一些周折的。

  在村民动员大会上,不少人当场表示反对,说索洛湾祖祖辈辈一直就这样子,并没妨碍啥事嘛,为什么没事找事给人添乱?再说猪圈厕所不放在大门外又放在哪里?你总不能不让人上厕所不让人养猪吧?

  其实这些人的思想谁都心知肚明——他们都认为猪圈厕所所占地皮是自己的,一旦拆掉就等于把占有了许多年的地皮弄丢了。

  柯小海激动地说: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外面人把索洛湾作践为“烂杆村”,把索洛湾人看作“烂杆”,究其原因无非就两个字:“穷!脏!”其实,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不争气,心甘情愿当“烂杆”。

  会议开得还算成功,大多家户很快拆除了厕所和猪圈。可是,人们担心的钉子户还是冒出来了。他不拆不挪,巍巍不动,柯小海知道短期内难有结果,为不影响整体工作,建议工程先动起来,钉子户的工作慢慢做。最终,这几户钉子户还是被小海不温不火,不厌其烦地磨下来了……

  村民再次参与,全是义务劳动,推土机、大小拖拉机、几十辆架子车自东往西摆开来,义务投工的百余村民挥镢舞锨争相出力,马达轰鸣,人声鼎沸,整个村庄焕发着昂扬的活力。

  与以前频起的风凉话相比,这次村民热情似火,男女老少齐上阵,几乎每天都是倾村而出,每天干到深夜。吃饭时各回各家,吃自家的饭。在“搬个椅子过门槛”都讨价还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种现象着实少见。

  灯火通明,在热火朝天的索洛湾,村民们这样议论——“只要能干活的都去了,不去感觉到丢人,感觉到是落后的。”

  “我要再看看!”村老说,“我年轻的时候修大坝见过这场面,现在又看到了,再不看,我可能就没有机会看了……”

  柯小海几天已经没有合眼,浑身泥浆斑点,两眼发红,像一匹狼。除了外出联系材料,他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直至完工。这项工程他又贴进去了3万多元,赊欠在外的部分材料款还不算。

  当一条宽敞明亮的水泥路东西贯通,当村容村貌第一次以正规整洁的面目出现,几乎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两桩举动是在柯小海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的,在索洛湾历史上堪称壮举,也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和镇上的高度重视。

  “可别小看这俩工程,村里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老村主任张军朝竖起大拇指,“小海发动群众一起干,改变了大家。把大家的心和力气凝聚起来了。索洛湾,大有希望!”

  而柯小海却由此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两件事都办成了,变化虽小,但能变就是好事,这说明索洛湾人们的精神萎靡期已宣告结束!说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

  村还是索洛湾村,人还是那些人,分散了,谁也看不出一个村有多大力量,集中起来,真的能愚公移山——这也是善思的柯小海悟出来更深一层真理。

  看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听着明亮校舍里传出琅琅书声,穷惯了、懒散惯了的索洛湾人感觉到,村里正生出一股劲儿!

  2000年初,村里正盼领头人。加之村支书路建民极力推荐,在村里逐渐积累起威望的柯小海当选为索洛湾党支部书记。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老支书路建民在接班人之事上虚怀若谷、主动让贤。

  二十年来,柯小海和路建民达到了难得的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心思。对于老支书的帮助,柯小海也很少言谢。其实,他内心很感激老支书对自己的信任。常常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私人感情在里边。

  二是有思想、有见解、有智慧、有眼光、有慷慨无私的奉献情怀,有脱皮掉肉的实干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锯条,他在村民中宣传鼓动,数次找镇上推荐,又鼓励柯小海做好准备,挑起村支书这担子。

  “小海脑子活,胆子大,看得远,没有私心,能干事。”后来,路建民经常这样评价柯小海。

  2001年10月,张军朝因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无法继任村主任,经村民选举,柯小海又被推到了村委会主任岗位。至此,这个由116户435人构成的山区村落的发展和生计重担,沉沉地压在了他24岁的肩上。

  村貌焕然一新,可柯小海,另有心事——校有了,路通了,村上环境面貌有了变化,但是村底子很薄,群众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怎么办?

  索洛湾村之所以穷,穷在靠天吃饭,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没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当务之急就是要给村民找产业、找发展的路子。

  村党支部先后引导村民发展过特色种植业和庭院经济,但都起色不大。从索洛湾当时的现状看,似乎是昏天黑地铁锅一口,严严实实扣着索洛湾,连一点突破出去的缝隙都没有。

  为寻求适合村上发展的产业,柯小海曾自费带着老支书路建民赴外地考察,增长见识,激发灵感。他明白在索洛湾这个小圈子里踅摸找不到门道。

  说是考察,其实主要是到杨凌基地参观学习人家现代化的蔬菜、粮食、苗木、畜牧等技术,咨询专家教授,遴选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

  考察期间,由于个人自费,住宿是附近的私人小旅店,一个两人间一天20元;饭是一人一盘面,不够再加个饼子,一顿饭两个人绝不超过10元。在杨凌基地随便走完一片棚菜区,绝不下十几里地;走完一两个畜牧场少则七八公里多则十几公里。

  本来从一个基地到另一个基地有专用电瓶车可乘,但为了节省那几元钱,在十多天里都是步行,一天下来至少不下二三十公里,腿脚都浮肿了。活生生《创业史》中梁生宝买稻种的重演!

  回到旅店,小海给路建民打来洗脚水,歉疚地说:哥呀,你本来退下来无官一身轻,让你跟上我受苦了!

  路建民说:话不能这么说,为村上的事,你个人自费,也是一天跑到晚,你就不苦么?再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雄心,我感动都来不及哩。

  小海眼中似有泪光在闪,他说:哥呀,您要把我“扶上马送一程”啊,我小海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索洛湾了,只求选准路子,尽快走出第一步……

  路建民深受感动,他说:哥年长你二十岁,只要这把老骨头不耍麻搭,我一定尽我所能,把你支持到底。不为别的,就冲着你这份执著的公心!

  两人坐在床边泡着各自脚上磨出的老茧,路建民心里暗忖:“小海为了乡亲遭这罪,全凭一颗公心!这娃能干成!”

  索洛湾的产业一直在不断摸索,养过蘑菇、栽过速生杨,还养羊、养猪、养鱼,成为了乡上和县上产业发展的试验田,但这仅仅只是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要想致富,还得要谋求新的发展。

  多次外出艰辛考察,眼界一开,收获不小。与专家们的反复论证、商榷,索洛湾终于找到了几种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作物和养殖业。在柯小海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耐心说服下,有22户村民愿意尝试产业发展新路子,加上班子成员,共有29户接受了新事物。虽是一小部分,但这小部分人就是索洛湾的精英和未来啊!

  当务之急,得先干起来!带着这些明白人,尽快搞成几个项目,用铁的事实去教育大家。

  深知自己倡导的这次行动对索洛湾来说具有革命性意义。柯小海非常注重两委会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

  在一次有县、镇干部参加的会议上,柯小海给两委会班子郑重地强调了三点要求,颇为精彩:一是心齐心正心无私。

  我们是全村的带头人,所有思想行动都要集中在这个核心目标上,把它当成整个索洛湾的事业去搞,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个人做好不是目的,让29户跟着我们先走一步的人都能成功,通过示范引领把全村人都发动起来参与进来才是目的。

  二是互帮互学互推动。这回不是种玉米,各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以外,大家在经验、技术、信息等环节要互通有无,挽起胳膊一起走。

  三是敢作敢为敢担当。路选好了,就坚定不移地跨步走,不怕跌跤,不怕失败,义无反顾,永不回头。

  “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 目标下了,可柯小海夜夜都睡不着觉了,经常听着田里的虫鸣到天亮。他也落过泪,却是在人看不见的地方。

  小海在外面熟人多、关系广,29户的涉外事务全托付给了他,主要是贷款。由于户数多,份额小,手续十分繁杂,整天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到处跑。那时,出山的路十分糟糕,因为前川分布着十多个煤矿,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车往返,腾起的蹚土和着煤尘漫天弥荡,两三米以外视物不清,人是吃着土沫煤渣行进的。

  去一趟镇上7公里,去一趟县上47公里,无论去哪里,只要你在路上走,刹时就成了黑人。小海骑一辆老旧摩托车,县上镇上不停往返,一天下来,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全身上下黑得掉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索洛湾村先后建成了40座蔬菜大棚,培植了600平方米的蘑菇、香菇。当年5月第一茬蔬菜上市时,这两个项目就有了很好的收益。

  当村民们看到一筐筐鲜嫩的蔬菜运往山外时,当柯小海的蔬菜大棚不到两个月就收入了7000多元时,当大家算清了种一茬玉米需半年生长期亩产值却不足300元,而大棚菜生长期仅有两三个月,亩产值却能达3000元这笔账时,没搞大棚蔬菜种植的村民就后悔了。

  第二年,全村蜂涌而起,索洛湾村先后建成蔬菜大棚116座,实现户均一座棚。随后,村民中出现了稻田养鱼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养牛专业户,村民张青的万只鸡场达到月均收入6000余元。

  “过去紧抱玉米,现在烤烟、水稻、棚栽等多元发展。”柯小海说,“思路一转变,就能充分挖掘出土地的价值。”善于总结的柯小海把索洛湾的起步阶段称之为“草创期”。

  在村委会开会时,柯小海强调值得牢记的经验有三条,一是班子团结凝聚形成的战斗力不可估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光大。二是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一改过去单一的种玉米为多业并举,充分开发利用了土地的经济价值。三是村民团结协作所爆发出的智慧、能量、内驱力、创造力和蓬勃旺盛的拼搏精神更值得珍惜!

  是的,索洛湾在草创期就于自觉或不自觉间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这个观念被后来的发展反复论证,百试不爽,成为索洛湾激发“内生动力”的法宝。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有一个现象——生产队解体后,村里只见个人不见集体,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村不村、组不组、家不家。

  青壮年都走了,村里落后的环境缺少人去改造,留在村里耕种的老人、妇女很辛苦。光靠种粮,解决了吃饭,穿衣看病孩子上学都需要钱。这也是许多人出去打工的原因。

  产业慢慢有了,柯小海敏锐地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就是在现有养殖种植的基础上,把在外打工又返乡的人组织起来,搞建筑公司、运输公司,先留住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里说,农民有承包经营权,这个经营权可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柯小海牢牢地记住了“流转”这个新词,他要把索洛湾分散的、零碎的、甚至被人撂荒的土地都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索洛湾棚菜和养殖业已形成规模,为了更有效地协调好产、销关系,经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成立经济合作社!棚菜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党支部领导下的联合经营公司。

  村支部大会上,柯小海皱着眉头分析说:我们折腾了几年,为啥富起来这么难?是因为我们没有组织起来,没有好产业就留不住人,村里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我们要依靠群众发展。我们要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

  见众人神色犹疑,柯小海动了情,他说,“世界上所有的贫穷都是守旧懒惰造成的,所有的富裕都是勤劳苦斗换来的;世界上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所有的奇迹也都是人创造的。我们索洛湾人不呆不傻,也不缺少力气,为什么就不能脱掉穷皮当富人?

  合作社在索洛湾已经不是新线年代就有互助组、合作社,土改后家家都有地了,可是村里有妇女意外失去丈夫的,老年丧子的,全家患病的,分到了土地缺少劳力耕作,但是节气不等人,春耕了,地没有种下去就要耽误一年。

  于是,有劳力的帮助缺劳力的,有耕牛的帮助没有耕牛的,从邻里互助扩展到同村互助,从季节性生产互助发展到固定的互助合作,之后就发展到几十户人的生产合作“初级社”。

  这些最早出现的互助组、合作社,更多的是“弱弱联合”“穷穷联合”,最后发展到“强弱联合”,而不是多年后媒体上见惯了的“强强联合”。发展的结果,是这些穷人联合起来,显出了集体的力量,干得轰轰烈烈。

  “我们索洛湾,三到五年基本脱贫;五至十年,实现小康!”柯小海一番豪言壮语,惊呆了大伙。

  “合作社”模式的创立,实现了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的销售,经济效益连年提高。

  在这些产业稳步推进的同时,多谋善断的柯小海又提出筹建一座粮食加工厂的建议。

  大家一拍即合。于是,一座由村上投资9万元,年加工量25万公斤的现代化粮食加工厂很快建成运营,袋装“双龙大米”“双龙玉米糁”顺利进入市场,供不应求,当年赢利50余万元。此举还带动了大院子村、官庄村、河浦村筹建发展了豆制品加工厂和中蜂养殖业。

  为了更有效地协调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柯小海带领村民整合了原有的3个最初级的小合作社,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58人,通过提供产前揽订单、产中助管理、产后帮销售服务,帮助村民科学种植,共同打造索洛湾农产品品牌。

  合作社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在淘宝、乐购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办了6个网点,在西安、延安、宜川等地开办了8个实体店,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双赢”。

  乔生富的家在村东头。这是一个大院子,院内的平房前是一个塑料大棚,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生长的绿色蔬菜。乔生富家共有7口人,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合作社打工。

  他说,今年全家打工收入要超过50万元,年底村上还有几万元的入股分红。十几年来,他已经给两个儿子分别买了商品房。

  我们看到,索洛湾人对自己的“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合作社有更多的体制自信。当村民在这个集体中体会着尊严的劳动生活时,才有主人的地位,这是产生“内生动力”的真正源泉。

  产业刚有起色,索洛湾人又面临新抉择:2003年,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开始筹建,打算征用索洛湾村东的部分土地。

  柯小海敏锐地感到这是个好机遇,煤矿原煤产量大,煤需要往外运,运输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年产1000万吨的大矿搁村里,咱的发展机会,只会有增无减!” 支部会上,柯小海兴奋不已,“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盘棋就活了!”

  柯小海认为这是机遇,但乡亲们并不认同,心里没底儿,来找他的人一拨一拨,络绎不绝,应接不暇,都是诉说失土之忧。

  索洛湾所以穷得太久,就因为人们对粮食的过分依赖,亘古迄今都秉持农事是万事之本,粮食为立命之本,除了种粮食以外的行业,大家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他们谨慎老实,守几亩土地,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与天无争。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万一将来出现某种不测,仅靠一次性补偿的征地款远远不够,那是坐吃山空啊!而把土地紧紧抓在手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人心是踏实的。

  为了减轻群众心理压力,柯小海在村民动员大会上这样讲:那么大一个矿搁咱这儿,势必会拉动与之配套的新生产业的发展。这叫土地流转,我们把土地转租给国企,价值只会有增无减,因为它能为我们创业和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许多机会。如果把二号煤矿比作一艘航空母舰,我们就是停在它的甲板上随时起飞遨游蓝天的战斗机!

  土地承包制四十年了,村上土地上也积下不少纠纷,原因五花八门。如今确权、重新丈量、流转……过程琐碎而艰难。由于前期工作认真扎实,征地进展十分顺利,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地款两清,不留任何后遗症。

  二号煤矿负责人梅方义动情地说:你大概也听说过,以前为征地,我们吃尽了苦头,一说征地就头疼,你们村好啊。

  发展初期,合作社、村集体95%的利润都用于给群众分红。这种“分干吃净”的分红办法,后来村上觉着这样行不通,不利于村子长远发展。

  于是,这次属于村集体的80余万元没有按人头下发,而是作为创业基金暂存起来留待后用。可是群众有猜疑,担心这笔巨款会被村干部贪污或挥霍掉。

  平心而论,以时下政策说,群众要求分钱是合理的。但是,一次性发下去,集体没有一分积累,往后要上项目,搞实业钱从何来?

  有那么一段时日,柯小海陷入了沉重思考——钱如果全发下去,群众的眼睛再也不用老盯在这笔钱上,村上也用不着背着这个大包袱让人指指点点,落得个清静安然又有什么不好呢?可是发了以后会是什么局面?肯定是散兵游勇式的零敲碎打,本来可以集中使用办点大事的资金一经分散就撒了胡椒面,什么事也休想办成。

  黄陵矿业公司早年前就征用了前川好几个村子的地,有的村子把钱按人头一次性分完,群众用所得的钱自由折腾,开饭店的、办商店的、跑运输的、搞企业的……风起云涌,五花八门,由于缺乏领导和统一管理,形不成规模,成不了气候,最后大多自生自灭,有的人甚至沦落到赔光老底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惨境。

  这其中的教训是什么?当然是失去了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实业,党支部、村委会成了毫无作为的摆设,任由个人单枪匹马地进行江湖式经营,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也有的村子,虽然截留了一定数目的发展基金,皆因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短短几年时间,钱没了。由此看,群众的担心也是有理由的。

  不发就要对群众有所交待,就要把这笔钱的一分一文都花在刀刃上,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必须尽快解除群众的信任危机。

  柯小海做人行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在他的主持下,很快为村干部制定了“三不三要三规范”原则,即“不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务实要敢负责,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管理透明化。”

  在财务管理上还有更具体的规定“村集体支出的每一笔钱,必须经由班子成员集体签字通过,重大支出必须经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每半年公布一次账务,所有财务活动必须置于群众的强力监督之下。”

  这一举措的出台,在使群众完全放心的同时,也成了党支部、村委会永远的铁律。

  同时,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困难、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他提出了“支部牵头、企业管理、村民参股、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并首创了党员值周制,推行“板凳轮流坐、都来当村官”“小事支部研究、大事集体决策”,实现了村务管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现在看来,柯小海约法三章的深远意义——一开始就树起了班子形象、凝聚了全村人心,为快速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建矿之初,矿区并不愿意跟村上合作,担心群众不讲理、胡搅蛮缠,工作不好弄。柯小海和矿上交往的过程中,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和顾虑。

  这么大的国有企业能落户村,这是多好的机遇呀!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打消他们的顾虑,从矿上征地开始,柯小海就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坚决不能让群众无理漫天要价、围堵施工,并主动上门和矿上沟通,慢慢地就和矿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经过与村民商议,柯小海提出“依托矿区,搞好三产,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征地时他挨家挨户动员,并向乡亲们承诺,“大伙把地给我,就是把命给了我,我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仅用两个多月,总投资90万元,一座“支部牵头,企业管理,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大型现代化停车场建成投用了。洗车场、修理厂、综合运输公司、住宿、餐饮、商店等等步步跟进,一条衔接绵密的产业链不到一年就随后形成了。

  当年,项目收入70万元;次年,利润超过100万元。后来稳定为年入400余万元。

  看到这么多钱,群众高兴的不得了。这条路柯小海也就走通了,也就解决了一系列事情。后来,矿上也给了村里大力的支持,依靠矿区煤炭运输,索洛湾还采取集体控股、全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洗车场,随后几年,柯小海又带领本村及周边村子组建运输公司,公司年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就越来越多。

  村是一个小社会,怎么能没有集体资产?村是中国最基层、幅员最广的地方,缺集体经济,村子就涣散了,紧密不起来。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经济要发展,必须让群众参与进来。大家拧成一股绳才有劲儿!他们就商量,村上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土地,让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又将部分集体土地或资产再租给村民,村民所付的承包金纳入集体收入。这样一来,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积极性更高了,也促进了村子长远发展。

  经过十多年努力,目前索洛湾村集体资产壮大到近亿元。村集体经济日渐殷实,柯小海领着村干部,制定了财务管理新规:村集体支出,须经班子集体签字通过,重大支出由村民大会表决,及时公布账务。这项规定,至今都是索洛湾村支两委的铁律。

  不到十年间,索洛湾一改“姑娘外嫁喜洋洋,小伙娶妻愁断肠”的恓惶面貌,迈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历史性跨越。

  自2005年起,实现人均年分红5000元;人均年收入25000元,公共积累1800万元,比2000年以前翻了十多倍。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上成立运输公司、工程公司、旅游公司、停车洗车餐饮龙湾汽车服务公司,吸纳300多人就业。群众的就业岗位也增多了。

  村上利用运输队,每年组织劳务输出70余人,协调周边矿业公司招录工人50余人,依托薰衣草庄园、沮河漂流、生态餐厅等项目,吸纳48户村民就业。

  村民们一边按人头在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一边又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打工赚钱,可获得分红和务工两份收入。

  从2008年开始,索洛湾村村委会开始为村民统一配发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缴纳养老保险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按月给村民发放米、面、油和洗漱用品等。

  每到年底,每个村民还能领到5000元的集体分红。村里引上了自来水、铺设了环村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一诺千金。柯小海用铁的事实兑现了“三至五年实现脱贫”的诺言,也向世人庄严宣告:索洛湾人选择的“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正确的。

  毋庸讳言,索洛湾第一次经济腾飞得益于土地流转。因了这次成功的流转,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历史性转折。

  柯小海说:在发展模式上,该变的一定要变,不变就没有出路。但是坚持党支部的全面领导这一条千秋万代都不能变!

  其实就是从这时起,索洛湾人就解决了自己从哪里来、走什么样的路、要向哪里去的问题。

  2013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工建设,索洛湾村的发展再次有了新的机遇。

  工程拉开帷幕时,公园入口本来定在别的村子,但因土地租用问题谈不拢,被搁置。柯小海获知情况后,立即找到公园总负责人刘玉高,主动要求把公园入口建在索洛湾。

  柯小海说:我还没做过不靠谱的事哩,你只要愿意来,我会向你提供全方位支持,且条件优惠,租金最低。

  刘玉高十分高兴,说:早就听说你这人豪爽、干脆、大气,果然如此;时间很紧,十天拿得下来吗?

  其实柯小海找刘玉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前,他曾不无遗憾地说过这样的话:森林公园是篇宏伟壮阔的大文章,围绕她可以作许多精美的小文章,可惜出入口都不在咱这儿!

  现在公园入口谈妥了,但是困难和阻力比他预想得要大。开群众会的时候,部分群众就有意见了,说:每亩租金只有1200元弹簧刚度,比给二号煤矿的租金低不少,我们吃了亏。

  柯小海给大家说:这次出租的全是荒地,闲置着一分钱价值也没有,一亩地一年一千二,十亩地,一万二,一百亩120万。

  为什么要把地流转租给森林公园,原因还有一点,把景区修到咱们村口,那么咱们村就是景区,只要有景区,我们就能挣钱,譬如开旅店、农家乐,还有工艺品、文化产品开发等等。如果森林公园景区办公区修在索洛湾,就是整个的旅游服务中心在索洛湾,带来的效益还不止这120万。

  再说,公园一旦发展壮大起来,我们周边的山水必然得到规范化处理,人居环境将会得到根本改善,而这些投资无须我们花钱。

  我们低租金流转土地并不是丢弃利益,而是变废为宝;大家都在心里算算账,好好琢磨一下,这到底是不是好事?划不划算?

  通过这件事儿,刘总觉得村里的人不胡来,有诚信、可靠,才开始和柯小海班子打交道。

  在公园建设期间,柯小海闲暇时总去附近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到处转。貌似逍遥,其实是在搜索和寻找其中的契机——如果索洛湾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发展自己的依托,完全有条件开展属于自己的旅游产业,虽说目前还没有成熟方案,但优势是明摆着的。

  窨子沟不算深,约两千来米,也不宽,最宽处不过百米,但风景却极是神秘、奇特,有两眼泉水清冽,流量充沛,二泉相汇,将一条白练似的小溪伸向沟口。

  一入沟口,地形活脱脱一个巨大簸箕,三围赭红色危崖高处,凸现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石窟,距地面两三丈,传说是上古先民们为躲避灾祸架着云梯开凿出来的藏身之地。

  再往后走,就是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的是峡谷寨,要想从窨子沟到峡谷寨,以前必须通过特殊的绳索或吊篮才能进入,往后走地势忽然开阔,大桥山以西山脉清晰可见,云遮雾罩,犹如置身桃花源中……如果把它开发出来,与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和河道漂流接通,那不就是一条浑然天成的风景链吗?!

  面对柯小海乡村旅游的思路。村民一听纷纷摇头:“几辈人都守着这山沟沟,有啥逛头?”

  “咱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并没有富得流油,咋能随随便便就往野山荒谷里扔?那得砸进去多少啊!再说,那种玩玩乐乐的洋火事就不是咱农民该干的……”

  党员陈安平和柯小海年纪相仿,自小海上任以来就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亲身经历见证了柯小海的每一次决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但是这次,他明确表明了自己意见:我不同意!

  副支书阮怀林说:我同意安平的意见。你说依托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搞一搞餐饮、住宿、农家乐、工艺品、文化品开发的思路我是赞成的,但要另外上那么大的实体项目,以我们现有的财力说根本不现实。

  眼下,咱们的新区建设正在进行中,总投资好几千万,我问你,你是该集中力量建新区还是建一条什么也不是的破荒沟?

  在这里,要给读者交代一句。阮怀林说的“新区”是,自2005年以来,索洛湾有了可观积累后,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基础设施建设。

  按村民要求,经县、镇两级批准,村集体投资在老庄基南面平整出60亩土地,建设一座容古典特色与现代人文理念相辉映的新农村规范化、标准化新区。建成投用以后,每户只需缴纳十万元就可入住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

  此工程已于2011年开工,完成了主体建筑,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提议开发景点,首先是资金无法分配,这也是事实。

  “那么多地方搞旅游都发了,咱好山好水,咋就不行?” 柯小海倔脾气上来,一家一户做工作。

  于是,磕磕绊绊,索洛湾开始调整规划,把双龙古镇规划到村上,这个“小船”借人家黄陵森林公园这个“大船”,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先后建起了峡谷寨景区、沮河漂流等项目。

  此后,村民们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开建特色民居192套,实施了峡谷寨(窨子沟)景点开发、沮河漂流、仿古牌楼建设等项目;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和接待服务,建立了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半亩田生态园、生态花园餐厅和采摘园等,打造吃、住、娱、观光旅游的产业链。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看到,梦想似乎并不遥远,对于索洛湾人来说,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以前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再后来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现在是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的带来金山银山。

  从2012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入驻后,索洛湾的发展几乎是飞跃性地提升,依靠绿水青山,立足长远,村子最终达到“金山银山”的效果。

  行走索洛湾,柯小海的“金点子”随处可见:采摘园、跑马场、仿古街,相映成趣。村里开发的峡谷寨景区内,流水潺潺、曲径通幽……

  一个精彩的细节可见一斑——打造峡谷寨景区时,需要开山凿洞,经过专业测绘,从前沟到后沟的直线米,地质结构为清一色红砂岩,要想使两条沟贯通,就必须从红石上挖掘一条高2米、宽3米、120多米长的石洞,难度很大。

  设计之初,设计方就告诉村里,没有大型机械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就算有,也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如果修,市场上搞工程的有人报价500万元。

  放弃吧,等于丢掉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风景瑰宝,损失太大;硬上吧,本就紧缺的资金无力承担,怎么办?

  “不修景区就没有看点和特色,吸引不了游客。用一条隧道贯通南北两条沟,这是绝佳创意。修!困难再大也要修,非打通不可!”柯小海当时就表态。

  景区处处都要花钱,柯小海实在不忍心花这么一大笔钱。开山凿洞是技术活儿,由专业人员操作,大量的石渣、石块则全部由村民义务拉运。

  第二天,一百多青壮劳力就在沟里摆起了战场:洋镐、大锤、镢头、铁锨、扁担、笼筐、架子车……所有能拿得出来的工具全用上了,从沟掌到沟口,人影幢幢人声沸沸,如火如荼的气势把这条沉寂了几百年的荒沟填充得满满当当。

  120多米长的隧道,单石渣就能堆一座山,量非常大,由于洞口开在距地面丈余高的岩壁上,运送渣石须分成两组作业,第一组从洞子里往下倒,第二组从塄下运出去。

  因受施工场地限制,大队人马摆不开,柯小海便把劳力分成四个组,一个小组八个人,每个小组又分成上下各四人轮留作业。一天一组,每组干一天休息三天,如此循环,确保每天都有一组人马清理渣石。

  从岩石上凿洞是件十分困难的事。为防止地质结构发生变异,不便放炮,只能用电钻、电锤、钢钎、撬杠那类较落后的工具慢慢打,进度极慢。

  公道说,每组干一天歇三天说不上有多累,可这条隧道打了一年零三个月,在这样一个漫长时期,无须任何人监督、敦促,每组都能按时按点接班,中途某人有事请假,他都要安顿好顶替自己的人,从未出现过空班少员现象。

  “同样都是中国的农村,相比之下好像就不在同一个时代里。我观察了,你们村人不挣一分钱还能乐呵呵地干,一年多时间没有一个躲奸溜滑的、无故不来的,这在当今社会简直就是奇迹!”连负责凿洞的技工们都被感动了。

  2015年9月,这条120米的石洞终于全线贯通,实现了南北两条沟的准确对接。这条石洞,由村里全体村民投工投劳,用最原始的工具,一寸一寸将山凿穿,转运土石,咬住牙,打了一年多,终于打通了。

  报价500万的工程最终花了50万元就完成了!索洛湾人民在自己的创业史上又书写了壮美的一笔!

  柯小海:如果当时打洞子出了事进监狱,我也愿意,我是为了老百姓的事进监狱的,我不丢人!

  镇上的领导说:谁敢保证打洞过程中不出事,所谓担当,这就是担当!事情没有弄成之前里面有风险,那么这就是让我们领导要去担当的!

  打通了石洞,柯小海又有一个心得:“干成一个事,你才能感觉到幸福是什么,所以干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只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只要我们守住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就是无畏的。”

  挣钱难,花钱也不容易,因为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合情合理的地方上是需要动脑筋的。

  索洛湾的富裕时代起始于2005年,那时就实现了人均年分红5000元,人均年收入25000元,公共积累1800万元。2007年经省、市考核达到了“小康村”标准。柯小海成功兑现了上任时五年至十年实现小康的诺言。

  索洛湾经过多年的发展,据大多数村民要求,决定实施由村集体出资的六大福利:一是统一配发电视、冰箱、电脑,配齐网线、闭路线,保证村民的信息需求。

  二是统一配发米、面、油及香皂、肥皂、毛巾、手套、洗衣液等,保证村民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

  四是组织村民外出旅游、观摩,开阔眼界和胸怀,在感受外部世界精彩文明的同时,为本村将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五是对因智障、痼疾造成生活困难的个别家户,除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帮扶和照顾外,每月按人发给低保金500元,节假日要慰问,体现人性化、人情味,让这些特殊人群也能享受到温暖。

  此决定于2005年起执行。从这六项福利的实施看,索洛湾的“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目标确定无疑地实现了!

  从贫穷和苦难中走过来的索洛湾人终于甩掉了那顶压在头上的“烂杆村”的破帽子,在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享受起美好生活。

  村干部不仅是群众的主心骨,更是群众的榜样。你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踏踏实实跟着你干。用好制度,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个村。

  柯小海当时是村支书兼村主任,但村集体的财务他从不沾手,收入多少、开支多少、往哪儿花,都由理财小组掌握,提出初步方案,两委会召集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决定。

  这些年,柯小海给村上办事,没花过村上一分公款,没吃过别人一顿酒席,贴自己的钱也是常有的事。现在,有些集体经济好的村都头痛群众,但索洛湾村从来没有。

  在索洛湾,大到工程项目谋划,小到生活用品发放,都是村民商量着来。所以,村上开会,党员群众积极性特别高。

  他们通过党员值周制,村干部轮流做,都来当村官,大事支部研究、集体决策,小事党员主张,提高党员的参与度,既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又推动了工作的落实,也使党员感到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形成了共同管理村组发展的新模式。

  村组事务大家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周一村干部开例会,大事小事会上定,公开议论。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表决,把村里大事小事交给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实现村务管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2017年,索洛湾村每人都拿到了6000块钱的分红,没有一个人有意见。什么人能享受到年终分红,村有自己的规定。

  首先要户口在村上,新嫁来村上的媳妇和村里新生的娃娃当年不享受年终分红,到下一年就可以参加分红;村里有老人去世,家属仍旧可以拿到老人当年的分红。

  会上,对全村人口变动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分配有异议的地方提出来集体讨论。最后,村干部将每家每户的分红数额张榜公布,大家没有异议就可以到村委会领钱了。对于村里这样的分红办法,大家都觉得很公平。

  正是这种公开公正,化解了矛盾,不仅赢得了村民认可,也凝聚了村民发展的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工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一场全国性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村民所期望的,就是我们这两委班子的工作目标。”柯小海说,“近多年来,我们村集体每年都进行分红,最高的一年我们村每人分到了7000元……”

  确切说,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还没有出台之前的2005年起,索洛湾就把“扶贫帮困”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

  2006年,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索洛湾采取“支部抓基础,党员作示范,富户联穷户”的办法,将全村一百多户按富裕、发展、贫困三个类型划分,共划分富户33户,发展户67户,贫困户16户,户户建立了增收明白卡,明确任务和增收措施。

  要求33户富裕户每户联系两个发展户、一个贫困户,从项目、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促其致富。

  对67户发展户,支部在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创业进位更快。

  对16户贫困户,实行支部给产业基础,党员给技术服务,解决大棚薄膜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协调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的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致富产业。

  索洛湾作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7年以前有4户贫困户,都是很特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智障、身残、孤寡、因病返贫等。他们是索洛湾的贫困户,在其他村也许算不上,因为有村上发给的低保和米面油等生活日用品,能够保证一般条件的衣食住行。

  这一年,村上对因智障迟迟不能脱贫的朱德才、乔社教和因病返贫的张贵荣、叶庆英这四户特殊户,会同县、镇工作组,分别实施了解决措施。

  朱德才和乔社教常年享受村上的各项福利,只是因为智障,孑然一身,缺乏监护。

  根据这个情况,县、镇工作组和村干部共同协商,说服朱德才的弟弟朱拴虎,乔社教的哥哥乔锁接纳亲人,使其正式成为自己家庭的一员,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村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张贵荣因丈夫、儿子突患顽疾,由富返贫,并欠有外债。为彻底解决问题,使这个家庭具备造血功能,村上集资给予筹建小型生猪养殖厂一座,使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获新生。

  叶庆荣也是因给儿子看病花钱太多返贫的。儿子经过长期治疗、恢复,已具备一般性劳动能力,村上立即安排他去村实体水上漂流管理处上班,月工资2000元,使这个家庭很快摆脱困境。截至2017年,富裕户增加到86户,发展户降至30户,贫困户为0。

  小海是一个见不得穷人受苦的人。这些年来,群众逐步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周边村组还有不少贫困群众。看到他们日子过的不好,柯小海心里也很难受。

  为此,村上采取“强村带弱村、先进帮后进”的帮带模式,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把附近官庄、河浦、崖头庄等贫困村组35户贫困户吸纳进合作社,免费为每户贫困户提供10箱中蜂,作为产业基础。

  有养殖技术条件的贫困户可以自己饲养,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年终分红;无技术、无劳力的贫困户的中蜂,由合作社养殖,年底也可参与分红,这样一来,这些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到1.3万元以上。

  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现在的索洛湾村产业板块已涵盖工、农、商、服、游等多个领域,村集体经济从负债起步一路增长,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集体经济收入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实现了“温饱-富裕-小康”三级跳。

  在制度上,支部制定了三条具体规定,一是集体企业的合适岗位,首先确保贫困户入岗。二是对贫困人员的各种诉求,要在第一时间解决落实。三是从支部书记做起,逢年过节,两委成员要届时慰问,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这三条索洛湾一直坚持着。

  对个别完全失能者来说,这个政策将会像法律那样,确保他们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这也是索洛湾集体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之一。

  它的深刻涵义在于:当集体积累达到某种程度时,就有能力解决群众的一切困难!

  索洛湾从孩子抓起,村里幼儿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中学以上一直到博士都有奖学金制度。村中还建设有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延续着培训农民和干部的好传统。

  由于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索洛湾在人的建设中,培养出大批发展集体经济、擅长于发展产业的年轻干部。

  多年以后,索洛湾作为“小康村”“文明村”而声名远播。村上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通过“入户、上墙、进课堂”等手段广泛知晓,同时,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乡贤”“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带着问题参观索洛湾的人会发现诸多与众不同:一是村容整洁。主要街道、小巷里弄都整饬得十分干净,连一辆农用车、小汽车、摩托车也看不见,它们都集中停放在村东的专用小停车场内。这样的秩序在城镇也很罕见。

  二是从村街往返,除了偶尔碰见三五个老人坐在荫凉下的休闲椅上谝闲传,基本见不到年轻人,年轻人都干什么去了?他们都在二号煤矿、在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在本村实体上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稳定职业。

  三是刻意地寻找也找不到扎堆下棋、打牌、打麻将者,更找不到吆三喝四的浪荡仔和酒徒一类,这些普遍存在于乡野的陋习在索洛湾没有踪迹。四是不存在其他村司空见惯的那类因点鸡毛小事就闹轰轰乱糟糟的事,一切都是那样井井有条清清爽爽。这个村子总给人以内在的、气质上的温存与祥和。

  答:满足,也不满足。满足的是我们已经过得很好了;不满足的是我们还要过得更好!

  问:从你们村看不到游手好闲、无事生非,既踏实安稳又生机勃勃,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觉的集体观、道德观、荣辱观,又都有对未来生活更美好的展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老支书路建民说,索洛湾现在的好村风也是抓出来的。早在2002年,柯小海就提出,衡量一个村子的好坏,财富并不是唯一标准,他要的好村子是“党支部要亲党爱民,要廉洁用权,要无私奉献。村民要有道德操守,要有文化素养,要有文明气质”。这才是好村子的资格。

  为了打造风清气正的村庄形象,自2003年起党支部就出台了“三三制”,内容为:

  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好用准手中权力,不奢靡,不骄纵,襟怀坦白,情操高尚。

  三、远离黄赌毒,不涉足所有非健康场所,不扯事非,不生乱子,如有违犯,严厉惩处

  “三三制”从语言逻辑角度看似乎并不严谨,甚至还有点粗砺,但每条都是实实在在的规矩。

  路建民说:管用。作为全村带头人的柯小海本身很硬气,是约法三章最好的执行者,任何人都别想在他的言行上挑出毛病,说谁谁就得听。

  大约是2011年,一个村民组长招一帮人在家打麻将,柯小海知道情况后赶到现场,飞起一脚,踢翻桌子,没有二话,扬长而去。

  第二天,这个组长到村委会承认错误,还写了保证。从那以后,麻将在索洛湾彻底绝迹。

  村民王某因不能很好孝敬病中的老父亲,小海知情后赶过去指着鼻尖一通训斥,又教育他说孝是做人的第一要务,是立身处世之本,你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谁还会把你当人看。

  王某知道自己错了,表示往后一定从方方面面管好老人,再也不做丢人丧德的事了。当天下午,王某还把一份检讨书交到村委会。

  人说“领导走得端,群众不跑偏”,正因为有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柯小海的率先垂范,村上的大环境、小环境、大风气、小风气才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索洛湾算不上大村,但也四百多口人,大大小小的麻缠事几乎天天都有,小海只要在家,绝对事必躬亲,随时解决。村风的逐年好转,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就是通过对这些点滴小事的纠正慢慢形成的,时间一长,就养成了良好习惯。

  从2003年至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索洛湾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五星级文明户、优秀员、模范村民、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不断涌现,连续被省、市评为“治安模范村”“党建示范村”“小康村”“文明村”等等。

  前半句讲的是跟着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后半句讲的是依靠全体村民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是索洛湾的两宝: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

  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索洛湾的村民自治,充分体现了村党组织坚持把党的宗旨、党的领导贯彻到村庄的一切领域。

  索洛湾能走到今天,党支部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固然重要,但群众的集体参与和无偿奉献也重要。他们的觉悟是如何提高的?积极性自觉性是从哪里来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自多年以前的学校翻修、村街改造起,人们就于自觉或不自觉间萌发了团结凝聚、自强不息的意识。

  当年村上穷得连一分钱也没有,在那种情况下大家义务投工投劳图的是什么?显然图的是支部一班人无私无畏精神派生给他们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2018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6年前,在外务工的余解回到村里在附近煤矿打工,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和各种福利,最近还买了小轿车。余解的妹妹余丹下班一回家便来到厨房帮妈妈做晚饭。她在离家不远的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当讲解员。

  “我在家乡做导游,而在假期又到城市去旅游。”谈及城市生活,她说:“城市虽好,但生活节奏快,我还是喜欢农村。每天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感觉很安逸、很满足。”

  如今,昔日光秃秃的山千峰竟绿,万山争翠,山环水绕。一个凹形的村庄跃然眼前,道路平坦、院落整齐、产业兴旺,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幸福村”。

  “能有今天,变化在于村党支部,在于把村民组织起来了,抓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主线“抱团发展”,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索洛湾村老支书路建民说。

  路建民说: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村民的集体主义观念迅速消失,私念第一,唯我是从,都各在各的承包地里苦巴苦地刨食吃,谁还会把党支部、村委会放在眼里?那是一种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支部形同虚设,干脆就是空壳。

  那时候,索洛湾的村干部没人愿意当,因为摊子太烂,谁也拾不起来。我是在镇上多次动员和劝导下当的支书。军朝和我的情况大致一样,也是被组织动员当的村长。

  平心而论,我俩都有干事业的愿望,有改变村子面貌的打算和决心,但面对积贫积弱、人心涣散的现状,没弄成一件可以摆上桌面的事。

  直至上世纪末的1999年,在外面闯荡了五六年、积累了一定个人财富的柯小海回村上找我,说他想入党,想参加村干部选举,想给村上办点实事。当时他才24岁,正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龄。

  我说入党进步是好事,你马上就写申请书,我当你的入党介绍人,这没有问题;可你想当村干部的事可得把利害得失想清楚,你个体运输正搞得红红火火,腰包一天天往起胀,多少人羡慕你哩;而你当个谁都不愿当的村干部,只能是拖累受穷干不成个事,这笔账你算过么?

  小海说账不能这样算,如果我只顾自己,再拼上三五年,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我是咱们索洛湾的子孙,我一个人富了大家都穷着,心里不安宁啊!我说你可想好。

  他说这件事他都想过一百遍了,你只说行还是不行。我见他是真心实意的,就答应他先当个小组长试试。

  事实证明,柯小海选择了索洛湾或者是索洛湾选择了柯小海,是全体村民的福气。小海这小子没麻搭,脑子活、能力强、品行端,是一个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人,也是一个既能办小事也能成大事的人,年龄不大贡献大啊!

  一是心正身正人品好;二是谋略超群本领强;三是心底无私敢作为;四是亲党爱民不褪色。

  我归纳的这四点是用十多年时间、用大大小小点点滴滴的事实反复论证过的,群众认同,组织认可。正是有这四点作支撑,他才能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堡垒,把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村子搞成文明村、小康村。

  “索洛湾能有今天,不是说我有多大本事,除了我们村发展机遇好之外,最主要还是党的政策好!”,这是柯小海最常说的一句话。

  副支书阮怀林说:我们索洛湾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群众,他们是村上最巨大的力量,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为什么会有持久的奉献精神,是因为长期以来,村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做到了团结一心,把为群众谋福利作为最高追求,用一个又一个铁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因为群众都明白信任和拥护党支部就能获得更大的幸福,道理就这么简单。

  柯小海说:一直以来,我都在想,过去,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曾是红遍全国的创业精神的象征和榜样,可在历史发展的某些节点上,这些精神好像被冷漠了、忽略了甚至是丢弃了。

  我作为一名员,始终坚持认为,那种战天斗地、向死而生的精神存在永不过时,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美化自然、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需要这样的精神存在。

  我们索洛湾不是大寨、更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我们就是要讲信仰、讲团结、讲奉献、讲集体至上,讲群众第一,这是我们索洛湾人永远都要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

  “索洛湾能有今天,一是有坚强的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政治素质和经营能力都很强。二是以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且统筹一二三产业的分工分业多级经营发展。”专家分析说。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索洛湾以前的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几乎为零,在信息时代仅仅靠传统农业方式已经无法承载农民生计,真正的贫困已日益表现为旧有生产方式的束缚,成立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把单家独户的农民从零散的地块里解放出来,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多种经营、规模经营。

  深刻的原因,是把全体村民重新组织起来,集体主义被放大,“内生动力”的源泉被激发,全体村民开创了崭新的劳动和生活,实现了共同富裕,发展成果村民共享。20年光阴荏苒,山沟巨变——索洛湾从“穷苦湾”变成了“幸福湾”!

  集体主义和集体经济的区别是集体主义包含了人的精神,包含了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集体主义是索洛湾的灵魂,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索洛湾雄强、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没有强大的集体主义和集体经济,就没有索洛湾村民的精气神和“一个好社会”的福利。

  柯小海个儿不高,黑脸,眼睛透着实诚和一丝机敏。从他表相上看不到威猛,也显不出刚硬,甚至还有点羸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却似乎深藏一团时刻在寻找绽放的能量!又似乎一个巨大的谜!

  在中国九十九生日这一天,笔者坐在索洛湾村的群众接访室采访传奇人物柯小海。

  “索洛湾村两委班子都是没有办公室的,整天忙忙乎乎到处跑,都在村里在地里,我提议都不要办公室,节约下来钱修了这个接访室,一室多用!也是日常接待群众商量事情的地方。”

  柯小海说,“我才从宝鸡麟游赶回来,代表索洛湾环保公司去签了一个矿山尾矿处理的项目,这个固体回收利用项目,一年会给村集体带来几千万的利润哩!”

  要知天下事,天天听广播。柯小海的一个特点是好学习,跟着电视学,跟着广播学,党员互学,出去学,引进专家学。

  索洛湾“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得雷打不动,党支部每周一必开例会,村支两委委员必参加,安排工作。党小组会、党员大会最少一月一开。会议开得都很短,但都很务实,说完问题就去干。

  “一课”融入在会中,主要是学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什么是党性?什么是原则?学过百遍还得学,在每个党员心中要像种树一样把根扎下去。

  “我们两委班子过去理论底子薄,现在要补课!”年轻的老支书柯小海“金句”频出:

  他感叹着说:“我现在是压力山大。二十年来,党给我的荣誉太多太大,而我总认为自己的贡献太少太小!”

  是啊,自2005年迄今,柯小海作为省、市、县优秀员、模范党支部书记,不断受到各级表彰。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员”,2017年高票当选陕西省委候补委员、十九大代表,全国最美奋斗者……又都是国家顶级荣誉,不得了啊!

  谁都明白,这数十个“国字号”的桂冠集于一人之身,在全国恐怕也是凤毛麟角,他当然要掂掂这个份量。

  柯小海说:当我坐在神圣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聆听的报告时,整个身心一直处于振奋状态。

  说,“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斗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些话格外质朴、实在、接地气、暖民心,让人倍感亲切,深受鼓舞。

  十九大报告规划了今后五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关于农村部分,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叫“创新”,我的理解是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模式创新。

  开会的那些日子,我一直用报告精神对照索洛湾的现状,梳理自己的工作,觉得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与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主要是群众观念不够新,现有产业起步不够高,还没有迈上高层次,达到高标准,某些管理方式、经营模式还缺乏科学性、严谨性等,想到这些,我第一次感到了压力。

  10月27日,我从北京返回,一路受到省、市、县领导的热烈欢迎和祝贺,面对鲜花、掌声、红地毯,面对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和谆谆教诲,我第二次感到了压力。

  当我回到故乡受到数百村民敲锣打鼓的迎接时,当我被父老乡亲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小广场上时,面对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第三次感到了压力。

  “什么是幸福?就是老百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柯小海说:我不怕做事,为索洛湾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我怕的是做不好,愧对荣誉愧对党!

  他说:将来一两年内,全体村民都要迁进新区,现住的村子就空下来了。我们不拆除,计划在保持原格局的基础上,将它改造成一个古村落,属于“双龙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它既是景点也是商区。

  要融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元素,比如“老庄文化馆”“红色纪念馆”等,要在各景点之间建立巧妙的链条,把它们连接起来,比如“旅游工艺品开发园”“特色小吃一条街”等。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游客来到‘双龙古镇’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而是要让他们玩好吃好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这必须是整个景区的特色。

  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像配套设施问题、人员培训问题、各景点统一协调的问题、与国家森林公园如何优势互补的问题等等,都要逐一落实,尽快解决。

  一是强化现有产业,管理办法、经营模式要由量化向精细化、科技化转变,进一步提高效益。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将“双龙古镇”打造成全国著名景区。

  这是一篇做不尽的大文章,潜力巨大。如能尽快形成规模,第三产业将会覆盖全村。

  他说: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五年时间,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经济指标翻一番。二是人均收入达到普通公务员水平。三是把索洛湾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乡村,让索洛湾人成为全国最幸福的人。

  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庆典,参加前的花车,柯小海就傲然地站在第二十一辆的“乡村振兴”花车上。包括柯小海在内,仅只有九位代表。柯小海荣耀地成为其中的一位,那是他的骄傲,也是红色土地延安的骄傲……

  摆脱贫困,是中国成立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党和国家矢志不移的初心,也是习治国理政长期思考的民生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中国执政体系上的各层“链条”全面转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全国上下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发起总攻,时间咬定在2020年。

  这是一场进入读秒时间的决战!每年脱贫约1000万人,意味着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

  延安,习减贫思想的初问之地,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发令之地。2017年延长县脱贫。2019年4月延川县、宜川县脱贫。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信息,延安市3个贫困县全部摘除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正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这一消息是陕西延安向全国人民交出的时代答卷!标志着延安的绝对贫困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延安脱贫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头条新闻作了长达6分钟的报道;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求是》杂志都作了专题报道。

  2019年7月1日,《人民日报》重磅文章《不忘初心使命  永立时代潮头——写在中国成立98周年之际》写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延安,这片承载中国革命希望的圣地,这片铭记中国为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土地,向世界宣告告别绝对贫困!

  为延安的脱贫模式、脱贫道路致敬喝彩的同时,值得思考的命题就此诞生——为什么,延安,这片中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最贫瘠黄土地,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解决千年来未能解决的贫困难题?

  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在贫瘠黄土地上创造了脱贫奇迹,从自然环境、民族命运、国家战略等方面,延安对共和国昨天、今天、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及其带给人们深刻启示,尤其是陕北在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方面所进行的长期实践,为“发展与保护”这一世界性的课题做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探索和贡献。

  延安告别绝对贫困,是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在延安的时代绽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真实呈现,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标志和缩影。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具有全国性贡献、世界性影响。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农村改革中的两件大事。

  索洛湾的变化,在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变化和成效。

  索洛湾的变化,是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这是在基层筑牢的执政基础,走一条使得每一个农民都“不掉队”,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之路。

  索洛湾的变化,回答了“党的领导是关键,组织起来有力量,集体经济能成功,共同富裕可实现”这四个重大现实问题!

  当下,在习为核心的党下,我们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正在迈向强大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在全国10万个“索洛湾”的发展中听到了时代的脚步声。

  (本文摘编自《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作者系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学会理事)